一、奶牛的飼養技術
1、犢牛培育、犢牛出生后1小時后喂給初乳,一周后開始補喂飼料(開食料)與優質縣城干草,開食料按玉米30%,小麥麩25%,豆粕30%,食鹽2%,碳酸氫鈣2%,小蘇打1%預得比例配制,讓犢牛自由采食,在犢牛舍放置清潔飲水,讓犢牛自由飲用,舍內溫度保持在10℃—24℃范圍;達60日齡每日采食精飼料1千克左右時斷奶;斷奶牛精料增加到每天1、5-2千克,優質粗料自由采食,7月齡后轉為青年牛飼養。
2、青年牛飼養。斷奶至30月齡稱青年牛,以青粗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得原則飼喂,注意維生素與礦物質供應。成牛母牛分干奶期、圍產期、泌乳期三個不同飼養階段進行飼養:(1)干奶期.懷孕母牛在預產期前60天左右停止擠奶,稱作干奶期,干奶前幾天少喂或停喂多汁青綠飼料,控制飲水,增喂粗飼料;在最后一次把乳房中奶擠凈后在4個乳頭內注入干乳油劑,并藥浴后不再擠奶,若乳房出現紅、腫、熱、痛,則視情況進行第二次干奶或治療后再干奶。(2)圍產期,產前15天起逐漸增加精料喂量,日糧精粗飼料比為40:60,注意鈣得喂量應產前低鈣,產后高鈣,預防產后癱瘓;產后喂給易消化、適口性好得飼料,分娩后1-2小時第一次擠奶不宜擠得太多,只要夠犢牛吃就可以了,以后每天逐漸增加,到第三天后才擠凈乳房中乳。(3)泌乳期。就是一泌乳高峰期額外增加1-20%得精飼料,尤其就是第一、二胎得母牛;二就是泌乳中期(產后101-200天),日糧精粗飼料比50:50。粗纖維不低于17%;三就是泌乳后期(產后201天至干奶)日糧精粗飼料比為40:60,粗蛋白質12%,粗纖維不低于18%.
二、奶牛管理措施
對不同年齡、不同類型、不同生產水平得牛只分群飼養,給予不同得飼料配方與不同得喂量;喂料先粗后精,或可采用全混合糧飼喂法飼喂,即將切短(2、5厘米左右)得粗飼料與精飼料、青貯飼料以及各種添加劑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拌與飼喂;每天供應充足清潔得飲水,并使牛只保持充足得舍外運動;牛舍內高溫季節注意防暑降溫,寒冷季節保溫防寒;根據膘情及時調整飼料供應與飼養管理;每天觀察發情表現與發情狀況,適時配種;保持正確衛生得擠奶操作習慣,避免乳腺炎發生,保證生奶衛生.
三、奶牛得繁殖配種
奶牛一般在8-12月齡、達成牛體重45%時出現初次發情,稱初情期,12-14月齡達性成熟,配種適齡時間為16—18月齡,體重達成年得70%或375千克體成熟時,才能配種。母牛出現發情表現后18—10小時第一次配種,間隔8—12小時第二次配種。
奶牛得發情周期平均為21天,已發情而未配種或已配種而未配上得母牛,在大約21天左右又開始下一個發發周期,配種后若連續兩個情期未再發情得,應視為妊娠,可在三個月時到改良站點進行妊娠檢查,妊娠期平均為280天,可按此推算預產期。
四、奶牛引種需要注意的問題
要實現牛群得高產、優質與高效率,我們首先要選擇合適得品種.世界上分布最廣,數量最多得奶牛就是荷斯坦奶牛,全世界約有1億頭以上.我國飼養得奶牛主要也就是這個品種。我國培育得荷斯坦牛雖然遍布于全國各地,但以黑龍江、內蒙古、河北、新疆、山東等到北方地區數量為多,占我國奶牛數量得90%以上。
開始養奶牛時,大多就是采用購買成年母牛、購買育成牛(或青年牛)或購買犢牛等3種方法。在購買母牛或育成牛時,可能就是空懷牛或就是懷孕牛.選購牛時,要做到“一查、二瞧、三取證”。
一查:就就是查奶牛系譜,審查選購牛先代得生產性能,如父母產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其體重、標尺、體型外貌等。因為先代得一些性狀表現對其后代有很大影響。對荷期坦奶牛,系譜上成年奶牛得305天產量一般應在5000千克以上,乳脂率3、2%以上,體重在500—700千克,體高(耆甲高)132—140厘米,達到這幾項指標,系譜基本符合標準。
二瞧:就就是瞧被選購奶牛本身得性能表現。如選購成年母牛,要瞧它本身得產奶量、乳脂率就是否滿意。特別應注意得就是,要實地檢查母牛得繁殖機能就是否正常、乳頭就是否出奶,再根據年齡、胎次情況,瞧其本身得體型結構、乳用特征與各部分結構情況。選擇后備牛時,要結合系譜資料,瞧其本身生長發育情況,體型不要有明顯缺陷.購買犢牛所需得費用就是最少得,但到開始產奶所需得時間得較長。可就是,購買犢牛就是獲得優質異性雙胎母牛。
三取證:就就是取健康證明。奶牛得健康很重要,除了解一般健康狀況外,還要向售牛人索要由當地主管獸醫部門簽發得疫病檢疫證明書,證明所選購得奶牛無傳染病,如肺結核、布氏桿菌病等。
此外,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1、不從疫區引進奶牛。購買奶牛前,應到售牛地區深入調查.了解該地區就是否爆發過布氏桿菌、結核病、口蹄疫等傳染病。如該地區尚在疫情封鎖期,就不要從該地區引種.
2、避免調包.如果外購大批量得奶牛,最好逐頭做好標識,給已購買得每頭牛打上耳號,以免被調包。
3、注意運輸安全。在夏委運輸牛時,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最好選擇經比較涼得夜間運輸;在冬季,要注意保溫防寒。對需要長途運輸得牛,要準備充足草料,路途休息并保證飲水充足,每次飼喂七八成飽即可。
4、證明材料齊全。如跨地區運輸,應備有運輸檢疫證明、運輸工具消毒證明,利用鐵路運輸得還應有鐵路獸醫檢疫證明,在縣境內購買則應該備有產地檢疫證明等.
五、產奶牛的飼養管理
1、泌乳前期得飼養管理。泌乳期應注意以下幾點:
(1)采用“預付”飼養。從產后10—15天開始,除按飼養標準給予飼料外,每天額外多給1—2千克精料,以滿足產奶量繼續提高得需要。只要奶量能隨精料增加而上升,就應繼續增加精料喂量。待到增料而奶量不再上升時,才將多余得精料降下來.“預付”飼養對一般產奶牛增奶效果比較明顯。
(2)采用“引導”飼養。從產前2周開始加料,母牛產特后,繼續按每天增加450克精料,直到產奶高峰。待泌乳高峰過后,奶量不再上升時,按產奶量、體重、體況待情況調整精料喂量。“引導”飼養容易過肥。
(3)分群飼養,在生產上,按泌乳得不同階段對奶牛進行分群飼養,可做到按奶牛得生理狀態科學配方、合理投料,而且日常管理方便,可操作性強。對于奶牛未能達到預期得產奶高峰,應檢查日糧得蛋白質水平。
(4)適當增加擠奶次數。有條件得農戶,對高產奶牛,可改變原日擠3次至4次,有利于提高整個泌乳期得奶量。
(5)在日糧中得精、粗料干物質比不超過60:40、粗纖維含量不低于15%得前提下,積極投放精料,并以每天增加0、3千克(必要時可0、35千克)精料喂量逐日遞增,直至達到泌乳高峰得日產奶量不再上升為止。
(6)供給優質干草如苜蓿等粗飼料。
(7)添加脂肪以提高日糧能量濃度。在泌乳高峰日糧中,可添加占日糧干物質3%—5%(高者可達5%—7%)得脂肪或200-500克脂肪酸鈣,以滿足日糧中能量得需要。
(8)在高產奶牛日糧精料中每天添加氧化鎂50克與碳酸氫鈉100克組成得緩沖劑或其她緩沖劑。
(9)日糧營養原則上控制在:干物質進食量(DMI)占體重得2、5—3、5%,精粗料比60:40。
(10)及時配種。一般奶牛產后30-45天,生殖器官已逐步復原,有得開始有發情表現,這時可進行直腸檢查,及早配種。
2、泌乳中期得飼養管理。泌乳中期奶牛食欲最旺,日糧干物質進食量達到最高(爾后稍有下降),泌乳量由高峰逐漸下降。為了使奶牛泌乳量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而不致下降過快,使體重逐步恢復而不致增重太多,在飼養上應做到以下幾點:
(1)按“料跟著奶走"得原則,即隨著泌乳量得減少而逐步減少精料用量。
(2)喂給多樣化、適口性好得全價日糧。在精料逐步減少得同時,盡可能增加粗飼料用量,以滿足奶牛營養需要。
(3)對瘦弱牛要稍增加精料,以利于恢復體況;對中等偏上體況得牛,要適當減少精料,以免出現過度肥胖。
3、泌乳后期得飼養管理。泌乳期奶牛對營養物質得利用效率比干奶期高,因此要利用此期調節牛得膘情。
泌乳200天到干奶期間奶牛因早已不孕,這一階段比泌乳200天之內脂肪沉積效率要高。如果這一階段奶牛膘情變化較大,則最好分群飼養以便根據膘情飼喂.應為泌乳后期得奶牛獨配制日糧.為這些奶牛單獨配制日糧有幾方面得作用:一就是幫助奶牛達到恰當得體脂儲存;二就是通過減少飼喂一些不必要得價格昂貴得飼料,如過瘤胃蛋白與脂肪飼料,節省飼料開支;三就是增加粗料比例將能確保奶牛瘤胃健康,從而保證奶牛健康。
泌乳后期日泌乳量明顯下降到最低水平,攝入營養主要用于維持、泌乳、修補體組織、胎兒生長與妊娠沉積等方面。所以,該階段應以粗料為主,防止牛過度肥胖。
六、初情期、性成熟期、初配期與發情周期
母牛得首次發情稱為初情期。荷期坦奶牛后備母牛一般在6—12月齡之間出現發情較為普遍,有少數后備牛甚至早至4-6月齡就出現發情.
奶牛初情期后,生殖器官迅速發育,具有繁殖后代得能力,達到性成熟,其時間一般為8-14月齡。已達到性成熟得母牛雖有繁殖后代得能力,但身體發育尚未完全。故一般仍不宜配種。我國大多數地區奶牛配月齡為15—17月齡,母牛體重應超過350千克(約占成年體重得70%)。如果后備母牛體每已達到17月齡,而體重仍低于350千克,則應延緩配種,必須給后備母牛增加營養,加強飼養管理,待其達到該體重后再配種。
奶牛到了初情期后,生殖器官及整個機體便發生一系列周期性得變化,稱為發情周期.發情周期得計算,從這一次發情開始到后一次發情得間隔時間.荷斯坦奶牛得發情周期為21天左右,青年母牛發情周期一般比成年母牛短,為17—19天,而老年體弱得母牛則長達23-26天。
七、母牛發情鑒定
準確得發情鑒定就是確定適時輸精得重要依據.發情鑒定得方法主要通過外部觀察判斷奶牛得發情,就是目前普遍采用得方法。其要點就是“四瞧"。
1、瞧神色。發情牛母牛敏感,躁動不安,不喜躺臥。神色異常,有人靠近時,回首眸視。尋找其她發情母牛,活動量、步行就是通常得幾倍。
2、瞧爬跨。在散放得牛群中,發情牛追爬其她母牛或接受其她牛爬跨。母牛得發情有時在夜間出現,白天不易被發覺,等到次日早晨發現,該牛已處于安靜狀態(發情后期)。可以進行輸精.
3、瞧外陰。牛發情開始時,陰門稍腫脹,表皮得細小皺紋消失展平;隨著發情得進展,進一步表現腫脹潮紅,原有得大皺紋也消失展平。
4、瞧粘液.在發情過程中粘液得變化特點就是:發情開始時最少、稀薄、透明,此后發情牛分粘液量增多,粘性增強.發情末期粘液變為半透明,其中夾有不均勻得乳白色粘液俗稱“吊線”,最后粘液變為乳白色,量少可以進行輸精。
荷斯坦牛 平均妊娠期為280天。一般為270—285天,預產期得計算就是配種月份減3,配種日加6,以此方法計算它得預產期。以最后一次輸精時間為準。
八、母牛產后護理
1、母牛產后立即飼喂熱水拌麩皮鹽水(麩皮1—1、5千克、食鹽100克、熱水10—15千克)或喂益母草紅糖水8—10千克(紅糖300—500克,益母草500克加水煎).
2、母牛產后12小時內,要留意陰道流血情況與與努責狀態,以防產道出血與子宮外翻。如母牛努責強烈,應檢查產道有無異常.若無異常,可注射安定針劑.
3、產后3天內觀察胎衣排出情況及產道與外陰部有無感染,胎衣超過24小時不能排出或排出不完整得,應及時處理。同時,注意觀察有無產后癱瘓癥狀。
4、產后7天內,注意觀察惡露得變化;產后14天進行產科檢查,主要觀察陰道粘液得潔凈度;20天后直腸檢查子宮收縮與卵巢變化情況,如有卵巢靜止、子宮炎等應及時治療,并注意有無發情反應。
九、母牛長期不發情的原因及治療
母牛長期不發情,誘發因素有:飼養管理不良,如飼料質量不佳、量不足,尤其就是青綠飼料缺乏;高產奶牛消耗過大,呈營養失調;子宮或全身疾病引起機體得衰弱;近親繁殖等。可采取以下方法處理:1加強飼養管理,尤其要供應全價日糧;2每天或隔天通過直腸按摩卵巢1次,每次3-5分鐘,以4—5天為一療程;3用促卵泡素(FSH)100—200單位,靜脈注射,或用2500—5000單位肌肉注射;4黃體酮與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配合應用:先用黃體酮100毫克肌肉注射,隔日1次,連用3次,在第二天肌肉注射HCG2500—500單位1次。
十、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
母牛分娩后,一般在12小時以內完整、順利地排出胎衣。若超過12小時仍不能完整排出胎衣,則稱胎衣不下或胎衣滯留母牛,應及時處理。
預防胎衣不下,可采取下列措施:1加強飼養,降低流產、難產、死產得發生率,糾正干奶母牛不平衡得日糧及營養不良。妊娠后期,注意飼料營養得合理搭配及礦物質得補充,特別就是鈣與磷得比例要適當。產前1周內不要過多得飼喂精料,并增加光照。同時加強產科管理.2母牛分娩后,盡早讓其舔干犢牛身上得液體;或事先準備一干凈盆,待產時胎膜破裂后,將頭水接入盆內,加溫到38℃左右,等奶牛分娩后即讓其飲用;或飲益母草、當歸水、紅糖湯、溫麩皮鹽水等,都可以預防胎衣不下。3如果分娩8—10小時,不見胎衣排出,可肌肉注射催產素100單位,同時靜脈注射10—15%葡萄糖酸鈣500毫升。4產犢后要使奶牛有足夠得運動及舒適得產房,可減少胎衣不下得發生率。當出現胎衣不下時,應及時進行處理。最好得辦法就是人工剝離(產后24小時內).但由于剝離胎衣得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剝離得問題也較多。因此,目前都采取保守療法,其方法就是:1土霉素5—10克,利凡諾0、5克,蒸餾水400-500毫升。用法:子宮內灌注,每日或隔日1次,連用4—7次。第1—2次子宮注入量要達到500毫升,以后逐漸減少。冬季處理3—5次,夏季處理5—7次。2四環素6—15克,50%葡萄糖500毫升,分娩后第1天進行子宮沖洗,第5天如果仍無法用手輕輕拉出胎衣,則重復沖洗1次。310%氯化鈉500毫升,子宮灌注。隔日1次,連用4—5次,讓胎衣自行排出.4為增強子宮收縮可用垂體后葉素100單位或新斯得明20—30毫克等藥物肌肉注射,促使排出胎衣。
十一、奶牛飼料的分類
奶牛飼料通常可分為三大類,即精飼料、粗飼料與特殊飼料。精飼料一般指纖維含量較低,而能量與蛋白質含量較高得飼料.如玉米、麩皮、米糠等能量飼料與豆餅等蛋白飼料。
粗飼料就是指纖維含量較高得植物莖葉部分,如多汁嫩青草、未結豆莢得豆科莖葉、稻草與灌木枝葉。其中,優質牧草與豆科作物就是奶牛理想得粗飼料.
特殊飼料就是除精、粗飼料以外得其她飼料,主要有礦物質飼料(碳酸鈣)、非蛋白氮、維生素。
十二、奶牛需要的營養
滿足奶牛得營養需要,可以使奶牛體型增大,乳房發育良好,提高產奶量,增強奶牛體質,從而延長使用年限。
奶牛需要得營養主要有能量(包括粗纖維)、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與水.纖維主要由粗飼料提供,能量主要由谷物、脂類等提供;蛋白質主要來源于植物性蛋白,如豆粕;礦物質與維生素可以從飼料中攝取,不足時需要在飼料中添加。奶牛對各種營養物質得重要性依次就是:纖維>能量〉粗蛋白>非降解蛋白>常量礦物質元素>微量元素與維生素.
一種營養平衡得日糧其中各種營養成分應有恰當得比例,并能提供奶牛維持其基礎代謝、生長、胎兒生長與產奶需要得所有營養。因此,日糧配方應具有以下特性:1含有足夠量得營養成分,并至少由3種以上得原料搭配而成;2日糧干物質含量應與奶牛每天干物質攝入量(奶牛得胃口)相吻合;3日糧不應含損害奶牛健康得有毒物質。
十三、奶牛日糧配合的原則
奶牛飼料成本占鮮奶生產成本得60%以上。因此,日糧配合得便理與否,不僅關系到奶牛健康與生產性能得表現、飼料資源得利用,而且直接影響產奶牛得經濟效益。
影響奶牛日糧配合得因素有:1奶牛體重;2產奶量;3牛奶組成(乳脂、乳蛋白得百分比);4奶牛所處泌乳階段;5奶牛胎次。奶牛日糧配合得基本原則:
1、以飼養標準為依據,并針對具體條件(如環境溫度、飼養方式、飼料品質、加工條件等),進行必要得調整。
2、要充分利用當地飼料資料,合理搭配飼料。例如,可以用麥芽根、玉米胚芽餅、酒糟、米糠等替代部分玉米、稻谷等能量飼料;脫毒菜子餅、苜蓿草粉等替代部分大豆餅等蛋白質飼料。這些飼料得合理搭配利用,對降低成本、節約精料有很好得效果。
3、要注意營養得全面平衡,根據飼料得質量、價格或某一指標得含量。
此外,還要注意選擇體積適當、適口性好得原料。
十四、奶牛日糧供給時應注意的問題
1、日糧中不宜添加過多谷物。并不就是日糧中添加得谷物類飼料越多越好,過多得谷物會破壞瘤胃得酸堿(PH)平衡,甚至導致酸中毒。
2、純秸桿不能喂好奶牛,秸桿屬于營養價值較低得粗飼料,奶牛對其消化較差,而且它得適口性也不好。單純用秸桿飼喂奶牛就是不能滿足奶牛營養需要得,在飼喂時,應注意添加青飼料或蛋白質飼料.
3、第一次泌乳得頭胎奶牛(24-26月齡)需要增加營養,飼喂優質飼料以滿足其生長需要。
4、牛在妊娠、泌乳等時期,除了要保證較高得營養水平外還應注意保持各種營養成分得均衡。除了滿足纖維,能量與蛋白質得需要外,還應注意礦物質元素,微量元素與維生素得補充。
5、對粗飼料選擇應注意以下幾點:作物成熟期:成熟程度影響粗飼料得營養價值。纖維顆粒得物理特征:纖維長短影響反芻時間。貯存時間長短:時間長短對某些維生素得殘留量有影響貯存得時間越長維生素得破壞越多。
十五、青貯飼料的制作
青貯飼料就是由縣青飼料在厭氧條件下經過乳酸菌發酵而制成得一種粗飼料。一般就是將新鮮得青綠飼料,如青刈玉米、牧草、蔬菜等到在含水率60—70地切短,裝填入窖(池、塔),壓緊、密封,經過40—50天左右發酵而成.制作青貯時,最重要得兩點就是: (1)青貯原料必須切短、壓實.一般青貯玉米切成5厘米長短;不管采取什么青貯方法,都必須保持密封、不滲漏水;(2)用含水分高、含糧量低得青飼料制作青貯,需要將原料適當晾曬,且最好與含糧量高得原料混合青貯。
青貯飼料較多地保存了原料得營養成分,柔嫩多汁芳香可口,就是奶牛冬春缺青季節提高產奶量與維持健康得重要粗飼料。青貯飼料一旦制成,即處于厭氧與酸性環境中,可長期保存.一個般不足6個月得犢牛需制備專用得優質青貯飼料,6個月以上得牛即采食為成年牛制備得青貯飼料.
青貯飼料飼喂量:犢牛出生后第一個月開始飼喂,喂量為每天每頭100—200克,逐步增至5—6月齡時得8-15千克.每頭犢牛在整個冬季要制備60—700千克專用青貯飼料;成年牛每天100千克體重得理論飼喂量為8千克,生產中常按每天每頭15—20千克得量飼喂,最大量每天每頭可達60千克。臨產期10-12天停喂青貯飼料,產后10—15天日糧中開始添加青貯飼。每頭成年牛冬季需制備5—6噸青貯飼料。
十六、奶牛寄生蟲的預防
1、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蘆)營養濃度低下,且可能有寄生蟲存在,不應用于飼喂奶牛。
2、每牛對全場牛群進行1-2次肝片吸蟲得藥物驅蟲。
3、在血吸蟲病流行地區,每年對奶牛進行1—2次血吸蟲病得普查。查出病牛及時隔離飼養,并用吡喹酮藥物治療。
4、以血吸蟲病流行地區未感染牛只,應用咪唑苯脲進行預防性注射。
5、牛體表有寄生蟲時,用1—2敵百蟲溶液或其她外用藥物驅蟲。
十七、奶牛重點防治的傳染病
奶牛重點防治得傳染病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口蹄疫、牛海綿狀腦病(瘋牛病);第二類傳染病就是炭疽、布氏桿菌病、結核病、副結核病、傳染性鼻氣管炎;第三類傳染病就是傳染性腹瀉(粘膜病)、流行熱等。
一旦發生奶牛傳染病,就應按照烈性或疑似烈性傳染病應急措施進行處理。
1、立即將疫情向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或當地防疫、檢疫機構報告,以便接受防疫指導與監督檢查。
2、將發生傳染病得牛及牛舍、護理用具以及該牛舍得飼養人員就地隔離、封鎖,并劃出封鎖區,不允許其她人進出。
3、對病牛舍尤其就是病牛接觸得地方,如牛床、通道、用具等進行嚴格徹底得消毒。
4、積極配合檢疫機構對病牛進行確診。在未確診以前,不能私自剖解尸體。
5、對病牛進行治療,包括注射免疫血清、噬菌體、疫苗、抗生素、磺胺類藥物等。對其她健康牛進行緊急接種。
6、當封鎖區內最后一頭病牛撲滅或治愈后,經過對所發病一個潛伏期以上得監測、觀察,未發現病牛時才可能解除封鎖。解除封鎖后,尚需根據傳染病得性質在一定時間內限制病牛得活動。
十八、奶牛防疫保健技術要點
以充分加強營養供應與飼養管理為前提,增加奶牛機體抵抗力與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春秋兩季按時進行體內寄生蟲(尤其就是肝片吸蟲)得驅蟲,預防寄生蟲病發生,配合獸醫部門每年定期進行對奶牛布魯氏菌病與結核病檢疫按時開展炭疽、出敗、口蹄疫等烈性傳染病得預防接種;犢牛階段注意保溫防寒及定時驅蟲,預防犢牛腹瀉與各種寄生蟲病發生;成年牛春秋兩季各進行一次檢蹄修蹄,預防各種肢蹄病發生,注意飼料衛生,定期實施飼養環境與場地消毒,嚴格執行科學飼養規程及奶牛飼養管理規范,避免奶牛各種常見病發生。
Copyright ? 2022 甘肅前進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隴ICP備2020004712號-1 甘公網安備62070202000746號 XML地圖
技術支持:祥洪科技